乘风破浪,成渝联手打造开放高地

2021-12-13 17:04

前三季度成渝外贸进出口突破1.16万亿元;成渝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10.0%和9.9%……随着双城合作步伐加快,成渝通道共同发力,畅通其流,正在加速向经济新一极开放新高地迈进。

携手打造综合立体国际大通道

“成渝地区发展航空经济,区位优势凸显。”今年5月,在成都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分论坛上,北京宏福集团董事局主席黄福水表示,十分看好成渝地区航空方面的潜力,他建议成渝地区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合理分工和布局,扩大区域联动。

不同于地处沿海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前三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四极”处于内陆腹地。构建起对外开放大通道,更多需要在“空中”和“陆地”上破题。

当前,航空运输仍然是全球最为高效的运输方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是成渝地区的优势产业,对高效的国际航空物流供应链有着较强的需求。相关数据显示,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球的四成;成都则生产了全球70%的iPad平板电脑和大约两成的笔记本电脑。

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高质量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实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实现天府国际机场与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运营。2020年双流机场,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冲到全国第2,第4;货运吞吐量冲到全国第7,第8。一架架客机沿着“空中丝路”忙碌起降的同时,成渝两地也在“陆上丝路”开启了携手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打造合作共建、高效运营样板的新征程。

今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成渝两地中欧班列不再分彼此,在整合资源、提升服务、降低成本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紧密合作,共同提升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质量。

中欧班列(成渝)畅连“一带一路”两端,把我国内陆腹地与欧洲中心腹地紧密地串联起来,构建起辐射欧亚、串联东盟、多向互联的国际流通体系,高水平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近日出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打造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关键领域,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提升市场活力,在西部改革开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到2025年,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基本建成,对共建“一带一路”支撑作用显著提升。

共处内陆的成渝双城一向擅长乘风而飞,御风而行但还能破浪吗?

当然能!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神龙汽车成都工厂物流经理严庆表示,2017年在蓉建厂时就通过中欧班列从法国进口零件,该公司物流成本自2019年起每年下降10%。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日臻成熟,神龙又通过新通道将工厂制造的整车销往东南亚。今年1-7月,该工厂外销达到2020年全年的136%,出口额已超7.4亿元。

更要共同探索迈向经济大门户

一列中欧班列通过“快通模式”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入境后直接运抵成都,由成都海关所属青白江海关办理通关监管手续后快速放行。该批货物的顺利通关,标志着“铁路快通”业务模式正式在成都国际铁路港落地。

何为“铁路快通”?即“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模式,是指铁路运营企业根据自身需要申请开展快通业务,并由进出境铁路列车负责人按照规定提前向海关传输铁路舱单电子数据。海关通过对铁路舱单电子数据进行审核、放行、核销,实现对铁路列车所载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监管。

“有了‘铁路快通’模式,货物在进境口岸无需办理转关,运抵成都后就可以办理通关监管手续,这给了我们更多的便利,货物的整体通关时间比以前快了2-3天,单票通关成本可减少约1200元。”重庆博立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璞表示。

12月10日上午8:55,仅用时15分钟,成都中欧班列首票“进口直提”业务模式也在青白江海关的指导和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以及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的配合下完成了顺利通关。

在“进口直提”模式下,未被海关布控查验的进口集装箱货物可在报关单放行后直接从铁路线束提离运至企业仓库。该项改革减少了进口货物在港区重复装卸、运输和堆存等环节,节省了在港区的运输、装卸成本,大幅缩短港区作业时间。随着“铁路快通”+“进口直提”等业务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将为成都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开行注入更强动力。

近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扩大开放首先要设施联通,铁路港、航空港是成渝两地的开放大通道优势,应充分发挥“合力”效应,通过两地空陆港及重庆水运港各自优势,形成“1+1>2”的效应,以聚流和辐射为特征,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为手段,对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进行支配,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让国际通道转化成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今年9月8日,成渝两地共同签署了“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在全国首次实现了“电子口岸卡”业务跨关区通办。“不用两地往返跑,既节约了成本,也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关务主管谭礼彬称,公司注册在成都,在重庆开展有业务,今后在重庆当地受理网点就可申办电子口岸业务,变得更加便捷了。目前,川渝两地共2000余家企业有跨区域进出口业务办理需求,该举措可为企业单次业务办理节约近1000元,业务办理时间压缩2/3以上。

伴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成渝两地自贸试验区之间创新合作成果频频落地。成渝两地高新区共建“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互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开办综合窗口,推动营业执照“一体受理、一体办照”;成渝两地高新区税务局签署了《税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两地征管一体化和办税便利化,探索跨区域经营企业联合监管新模式,实现资质互认共助两地企业要素流动;天府新区与两江新区共同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服务专业委员会,服务于两地企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马英
环球时报市场中心
抖音号:HQSBSCZX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院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7层

电 话:010-65367694/65367686

传 真:010-65367522